杜甫10首七律,究竟有多经典?代表了七律的行业标准!
有人说,杜甫的各体诗歌中,以七律成就最高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立得住脚,但杜甫的七律代表着唐诗七律的行业标准,这是不能否认的。
有人说,杜甫的各体诗歌中,以七律成就最高。且不论这种观点是否立得住脚,但杜甫的七律代表着唐诗七律的行业标准,这是不能否认的。
对杜甫生平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,叠床架屋、因循守旧式的写作,似已无多大必要且无任何意义了。但刷新陈说、一开新面又谈何容易。近读作家夏钦所著《杜甫:迈向诗圣之路》(成都时代出版社,2025年6月),则意外地在其中读到了不少新意,其在既有杜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,跳出传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9月13日,新胜桥下的沈巍临时草庐人去楼空,前一日沈巍摆放他的书写长桌的地方,一夜之间,犹如“千树万树梨花开”一般,一溜摆开的共享单车,气势非凡地鸠占鹊巢。
¹春盘:唐时风俗,立春日食春饼、生菜,称为春盘。²两京:指长安、洛阳两城。
“老杜又在捡茅草了!”唐朝成都的百姓,总看见一个穿破衣的中年男人,追着被风吹跑的屋顶茅草跑,跑不动了就坐在地上叹气。可下一秒,他却掏出小本本写诗: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”路人都摇头:“自己都快饿死了,还管别人?”谁能想到,这个“惨到骨子里”的打
戍鼓(戍楼上报更的鼓声。自黄昏至拂晓,分为五个时段,称为五更。一般鼓报三更,便不准路有行人。)断人行(指鼓声响起后,就开始宵禁。),边秋(一作“秋边”,边地之秋。)一雁(孤雁。)声。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,边塞的秋天里,一只孤雁正在哀鸣。
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。祖籍湖北襄阳人,生于河南巩县。代表作“三史三别”《春望》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杜甫任过左拾遗检工部员外郎,李林甫,杨国忠当权,杜甫不仅实现不了他: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政治抱负。而且过着:“朝扣富儿门,曾随肥马尘。”的屈辱生
这句话有时候准,有时候不准。因为中国姓氏丰富多样,一个姓氏常常产生于多源流各种原因,尤其改姓赐姓现象时有发生。例如:西汉初期“三杰之一”张良原来姓姬,曹魏名将,“五子良将”之一张辽原来姓聂,清朝“四大中兴名臣”之一李鸿章原来姓许,民国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原来姓李
杜甫,字子美,自号“少陵野老”,河南巩县(今河南巩义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与李白并称“李杜”,被后世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作被誉为“诗史”。他的一生横跨盛唐与中唐,既见证了帝国的繁华,更亲历了战乱的动荡,其诗歌以深刻的现实关怀、沉郁的情感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
2012年3月,杜甫诞辰1300年的纪念活动如期而至。可那天,奇怪地,互联网上的风向完全炸开了。谁料“杜甫很忙”突然成了热门话题。一时间,网友们在图片上给杜甫装火箭、配红妆、扮成明星,玩的花样百出。有人说热闹归热闹,不过,那一张语文课本上流传已久的杜甫画像,居
杜甫的政治理想始终围绕 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(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)展开,核心是辅佐君主实现政治清明、推行仁政,最终让百姓安居乐业、社会回归淳朴。但他所处的时代(盛唐由盛转衰至中唐初年),恰是唐朝政治、社会秩序全面崩塌的时期,这使得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
曾经沧海难为水,除却巫山不是云。——元稹《离思五首·其四》
杜甫本来并不想只做一个诗人,他的主要兴趣在于政治方面,具有很高的理想、绝大的抱负,曾自称“窃比稷与契”(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),打算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(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韵》)。所以,他曾发表过一些轻视文学的意见,例如“文章一小技,于道未为尊”(
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王飞说:“成都与洛阳,一为‘天府之国’,一为‘千年帝都’,两座城市在唐代共同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与开放包容。‘诗圣’杜甫是连接成都与洛阳的文化纽带之一。”
当张旭在长安酒肆解衣磅礴,以发濡墨的刹那,盛唐的月光与酒气便凝固在了《李青莲序》的飞白之间。这卷纵33厘米、横542厘米的素绢,承载着78行497个狂草字符,每个字都在3至7厘米的张力场中肆意生长 。千年后观之,墨痕仍似潮水漫过时空,羯鼓的节奏、胡姬的裙裾、剑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。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君莫停。与君歌一曲,请君为我侧耳听:钟鼓馔玉何足贵,但愿长醉不复
在书法艺术的灿烂星河中,文徵明的行书《秋兴八首》卷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珠。此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,纵27.8厘米 ,横234厘米,系嘉靖乙卯八月十日,文徵明于停云馆所作,时年八十六岁 。
(2025-9-7子夜时份,月华如水,岁序白露;心念江南友人,愁思难眠,拈律感怀伤秋以为寄。平水韵七虞。网图侵删。)